德国都市里的村庄(二):喝牛奶的小羊

也有一些动物不直接创造价值,而是用来干活,比如马和羊,马会耕地,羊能吃草。

我们年初刚搬来的时候,村里共有四头绵羊,住在果园边的小木棚里。那时它们浑身长着蓬松的卷毛,好像四个大绒球,两个黑色,两个棕色。开春的时候,村里专门有个主妇负责剪羊毛,还为此组织了公开的活动,演示如何剪,如何把剪下的羊毛搓成毛线。

不过,羊毛只是副产品,这几头羊存在的真正价值,是充当割草机。春暖花开,果树行间的杂草长得飞快。憋了一个冬天的绵羊们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了。每天它们要负责把果园里的一片草地啃干净,第二天再换一块地方,等全部扫荡过一遍后,最初割过的草地又可以从头再啃一遍了。

为了保证它们每天乖乖工作,要插上几个棍子,在上面挂上编织网,把绵羊割草机圈在里面。虽然羊儿们天性温柔,却也不甘心整天被困在一个地方。所以仔细观察,会发现塑料网线里编进了细细的金属丝,终端接在一块A4纸大小的太阳能发电板上,只要天色不是非常阴沉,就会有微弱的电流产生,羊儿们只要一触网,就被弹回去,不过也就是被吓一跳,弱电流不会造成伤害。由此保证了每天的高效割草工作。

四个月过去了,村里生物割草机的数量翻了一番。两个月前先是添了一头小羊,过了一个月,一头母羊又产了三胞胎。负责照顾羊群的芭芭拉告诉我,一般情况下,一头母羊一年能生育一到两头小羊。

由于奶水不足,高产的羊妈妈只给两个长黑毛的孩子喂奶,对第三个棕色的孩子总是冷冷地拒绝,不让它靠近自己的身体喝奶。这只可怜的羊羔,居然一生下来就遇到了生存竞争,成了命运的弃儿,如果完全是在大自然中,那它可能就没法活下去了。

经验丰富的芭芭拉在小羊出生后马上发现情况不妙,当机立断给那头被妈妈抛弃的棕色小羊进行人工喂养–每四个小时给它喂一次牛奶,每次装满200毫升的奶瓶。

当我带着孩子们第一次去看小羊时,它们刚刚出生两天,都已经能满地乱跑了。尤其是那头喝牛奶的小棕,看到人就直奔过来,用力往人腿上蹭,还咩咩地叫,好像在说“饿,饿。”原来它已经知道只有人才给它喝奶,所以只要碰到人就亲热地不得了,真是应了中国人的俗话:有奶便是娘。

孩子们爱极了小棕,它喜欢被人搂着抱着,孩子们也喜欢抚摸它温热的毛茸茸的身体,恨不得整天捧在手里。

现在的小棕,比刚生下来时已经长大了一倍,每天喝牛奶的次数也减少了一半。它的个头明显比两个喝母奶的兄弟要小,但欢腾跳跃毫不逊色,而且也已经和家人一样,天天被圈在在网里,开始履行割草的职责了。芭芭拉说,再过一两个星期,它就可以只靠吃草维生了。我们都很期待,想看看它到时候能否顺利“断奶”。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