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寺庙被承包 冒牌出家人攫取暴利

寺庙承包大约起于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处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寺院便成了“香饽饽”,私人向寺庙主管部门(当地旅游局或村委会)缴纳一定费用后,采取入股或承包的方式经营寺庙,最初请来僧侣,通过功德钱和香火钱赚取利益。

但在利益驱动之下寺庙承包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者开始聘用社会闲杂人员通过欺骗和讹诈的方式营利。这些应聘人员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堪比白领。

那些怀揣虔诚的游客跨入这些寺院的门槛的瞬间,就成为待宰的羔羊,少则数百,多则几万。在“大师”语言暴力的恐吓之下,那源源不断的功德钱最终落入了承包者的口袋。

广西游客欧朋去的昆明岩泉寺便是其中之一。

刷卡烧高香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导,2011年10月12日,到昆明出差的欧朋带着妻子和两位亲友报了去石林的一日游的旅游团。大约上午11点左右,在逛了几个购物点后,四人被拉到了昆明市宜良县岩泉寺,这里距昆明市区60公里,是去石林的必经之地。

岩泉寺位于宜良县县城,倚靠伏狮山,因岩中涌泉而得名,是中国AAA级景区。

导游告诉欧朋,岩泉寺求签颇为灵验,游客到此都会求签请“大师”释疑。下车之后,欧朋跟着导游进了寺庙,在“滇南第一签”牌匾下,每位游客跪着在签桶里抽了一根竹签。欧朋抽到自己的编号,被带到一位“大师”前。

“大师”警告他,要烧10,800元的香,否则家里有人性命难保。“他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我有点受不了了,本来就是求平安的,谁愿意在佛门听到这些啊。”欧朋还告诉“大师”,这些功德钱就算是给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求个吉利。

未曾想到,刚刷完卡,身披袈裟的长者就走了过来,为其摸顶,要其再为儿子烧12,600元的香,否则儿子将有灭顶之灾。这时,他突然发现,妻子和亲友都不见了。“他们应该是故意把我们分开的”,欧朋事后回忆。

欧朋说,卡里已所剩无几,但长者似乎像变了个人,厉色道:“我说你有,你就必须有,否则我一挥手,你这辈子就算完了。”欧朋又求助导游,导游却说这种事只能和“大师”商量。欧朋最终还是交出了手里的卡。

欧朋说,这是他这辈子办得最窝囊的一件事,“他们就是利用我保平安的心理,在那种氛围下,他们突然强硬,我就害怕了。跟黑社会一样,完全是敲诈。”

醒悟后的欧朋打通了昆明市旅游局的投诉电话,最终在昆明市旅行社协会一日游分社的协调下,拿回了这笔冤枉钱。

利益驱使下的疯狂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7月底,一名做运输生意的湖南老板以每年720万的价格成为岩泉寺新的承包者。新老板入驻之后,招来近十几名“大师”,成为其“掘金”的主力。这些“大师”多已结婚生子,并在昆明购置房产,开着价值十几万元的轿车。

该知情人透露,这些“大师”已是业内的老江湖,能说会道。他们很会看人,通过衣着、气质、谈吐即可判别是否是其目标,若是有钱人“大师”会多花些心思,如果碰到学生模样的便说一句“你与佛无缘”了事。“大师”没有底薪,全部依靠8%的业务提成。

欧朋在知道真相后,颇为吃惊,尽管他与寺中“大师”曾“短兵相接”,甚至被“大师”强迫捐出23,400元的功德钱,但他还是不敢相信,佛门内还会有假和尚。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里,当一切都市场化、商品化的时候,原本应是清静之地的寺庙竟然成了打造GDP政绩的赚钱机器,实在太可悲。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