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弃中国女孩美国长大 十几年后大不同

据《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报导,今年22岁的丽淇‧马德(Ricki Mudd)居住在华盛顿州西雅图,5岁时在中国的孤儿院被一个美国家庭领养。

从19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有超过10万儿童被西方家庭领养,而且大部分是女孩儿,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一胎化政策和重男轻女的观念。丽淇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被领养的孩子几乎都对原来的家庭一无所知。特别是国际领养的孩子,很多最终也没能找到亲生父母。但丽淇在这一点上算是幸运的。

丽淇在9岁的时候收到了亲生父母的一封来信,从那时起,她于12岁和18岁分别去了两次中国,并对亲生父母和自己的经历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是由于自己的美国身分,在中国的弟弟能够顺利来美国留学。

 

从19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有超过10万儿童被西方家庭领养,主要原因是一胎化政策和重男轻女的观念。(Peter PARKS/AFP)(AFP)

十几年后在中国见到亲生父母

丽淇的家乡在浙江衢州,是孔子后裔世代居住地,建有孔氏家庙。但是丽淇来到这里后看到的却是一个街道肮脏的城市。

她的亲生父母后来离婚了,而且生活都很辛苦。父亲曾投资饮料生意失败,家财散尽,现在住在一个又破又脏的房子里,每天早上两点起来给饭店和商店送牛奶。

母亲虽然住公寓,但不久前诊断患上宫颈癌,正在接受化疗。丽淇说,在中国一旦不能工作,就不能得到政府的社会安全保障,所以母亲在经济上只能依靠她的男友。

而她的弟弟性格非常内向,丽淇在中国第一次看到他时,发现弟弟总是低着头,不喜欢外出、不喜欢交朋友、课业成绩不好、沉溺于电子游戏。妈妈只是每天大声责备他,有时打他。

丽淇去看了奶奶,她住在另一个村子的一间小房子里。

看到亲生父母和家人在中国的生活状况,丽淇不再有那种被遗弃感,相反觉得自己很幸运——如果不是被领养,自己现在就过着这种生活,弟弟也不可能赴美留学。

从小被遗弃

丽淇听父母说,他们曾极力想留下她,但因为一胎化政策,致使包括丽淇家庭在内的许许多多中国家庭陷入亲人分离的无尽痛苦。

刚出生时,父母给她起名字叫“梦婷”(Mengting,音译),但是奶奶还想再要一个男孩,所以不让父母给她办理出生证明,就这样,丽淇就成了没有身分的非法人群。

丽淇说,中国的农村家庭都想要男孩,女孩出生后被遗弃是很平常的事。

 

从19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有超过10万儿童被西方家庭领养,主要原因是一胎化政策和重男轻女的观念。(Peter PARKS/AFP)

家里人担心丽淇会被发现,就让她呆在黑黑的屋子里。她的父亲说,如果政府知道超生,会毁了地里的庄稼,还会任意做出很多其它事,甚至有时会毁了这个家。

有了弟弟后,父母把丽淇送给了一位姓范的女人,给她钱,由她的弟弟收养。丽淇现在还有一点在范家的模糊记忆——饿得在一个很脏的楼梯下面啃鸡骨头。没过多长时间,大概100天左右,生育控制部门就发现了丽淇,并把她送到了孤儿院。

父亲曾去过孤儿院,尝试把丽淇要出来,但被赶了出去,母亲为此非常责怪父亲。有一次,母亲因为这件事简直要发疯了,竟然把刀刺进了父亲的身体,虽然及时送去抢救,但最终他们离婚了。

到美国后的生活

丽淇5岁从孤儿院被领养的时候,是个脾气暴躁的小女孩,咬人、扔食物,甚至令美国的养父母一度怀疑,领养她是否是个错误。

但是,养父母和他们的五个成年子女还是非常精心的呵护她。家里一共有五个领养的孩子,三个来自中国,两个来自越南。养父母还曾赠送给丽淇住过的孤儿院一些医疗设备和一笔钱。

养父母并不是有钱人,但是生活也是衣食无忧。养父在消防局工作,养母原来是美容师,后来在eBay上销售玩具和收藏品。我们在西雅图住一个六间卧室的房子,距离机场五分钟的路程,院子里有游泳池和秋千。

丽淇高中毕业后先就读于社区大学,大三开始进入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同时在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担任助理研究员。今年她将开始两年的硕士课程。

丽淇在她中国和美国两个家庭中都是学历最高的,她学习、工作都非常努力,令两个家庭都为她感到骄傲。

丽淇的弟弟在中国高考落榜,于是父母想让他到美国读书,这样有机会学习英文并拿到学位。今年秋天开始,弟弟在一所社区大学就读会计课程,中国父母支付学费,美国养父母承担其它费用。

现在,丽淇和弟弟生活在一起,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丽淇说,弟弟得知她的经历后觉得有些自责。但是她告诉弟弟,自己没有任何抱怨,相反却因为父母离婚时没有陪伴在弟弟身边而愧疚。

他们姐弟俩有个约定,弟弟说,有一天他事业成功了,一定回来看望姐姐。

大纪元记者李默迪编译报导

责任编辑:李熙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