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汉堡市议会的五个党团代表,开会决议通过“透明法案”草案。今后除了涉及国家安全、个人信息和私人公司业务机密之外,所有政府机关涉及公众利益的文件,都必须上网公布。以往民众对政府的相关信息只有知情权,通过提出问题而得到回答。
事实上,这项领先全国的“透明法案”能够通过,幕后的重要推手是一个名为“透明创造信任”(Transparenz schafft Vertrauen)的市民运动。
该运动由民间社团“更多民主”(mehr Demokratie e.V.)发起,宗旨就是要求议会修改或制定法律,让政府的运作更加透明化,更容易受到公众的监督。起先他们的活动并没有获得市议会的太多关注,直到今年4月,他们提出了公民投票的提案申请(Volksbegehren),计划在今年8月底至9月中,在法律规定的21天之内,征集到6万2千个有效签名(具选民资格总人数的5%)。
由于汉堡的法律没有规定只有汉堡市民才能参与签名,所以组织者甚至表示,对外地来参与签名的民众提供食宿和交通费补助。如果征签成功,市政府将必须在2013年联邦众议院议员选举时,同时举行市民公投表决,决定是否要通过“透明法案”。
市议会的态度于是软化,所有党团协商后,主动和“透明创造信任”的发起人接洽,双方达成协议,议会在暑期休会之前,审察并确任他们提出的法律草案,后者则放弃公民投票的提案及相关的连署活动。
按照这项预计在今年9月生效的“透明法案”,日后民众在网上,将能轻松见到如各部会的决议、市政规划、人事计划、命令、预算和经费支出明细、各类检查报告等文件资料。项目牵涉金额超过10万欧元以上,政府发包出去的建设项目包括公共服务项目如废水处理、大众交通与医疗救护等,也都将公布相关合同和经费编列。法案甚至还规定,政府今后签署的任何合同,如果在公布后的三十天内引起市民的争议,政府应该和厂商重新商议合同内容。
过去政府签署的任何合同,民众也得以通过申请一览全貌。其中当然也包括建筑款项一再追加、工期一再延宕,因而让汉堡市民又爱又恨的“易北爱乐演奏厅”项目,在过去几年中市政府和建商Hochtief之间的所有合同。但申请调阅旧档案时,政府将视其连带的工作量收取费用,申请者在提出申请之后,会先得到政府的相关费用估算单,再决定是不是要调阅。“透明法案”实施所需的经费,估计将达数百万欧元。
市议员们期待,通过“透明法案”的施行,市民对政治的参与度能得以提高。
过去几年来汉堡的各大选举,选民的投票率普遍不高,去年二月的市长、议员选举投票率不到五成。市长写信鼓励并欢迎所有具备入籍资格的外国市民申请加入德国籍,也和提高市民对选举的参与有关。
大纪元记者黄行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