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鸡蛋风潮席卷欧洲

【大纪元2017年08月16日讯】按照欧盟规定,境内生产的鸡蛋都必须在蛋壳上注明生产信息,这一组由数字及英文组成的资讯,就是这颗蛋的身份证,通常最重要是先看最前面的数字,0代表有机(Bio)、1是自然放养、2是在室内平面饲养、3则是被养在格子笼的鸡蛋,不过欧盟多年前已禁止传统的不人道笼子饲养方式。

数字后的英文代码则代表是哪个国家生产,例如比利时是BE、德国是DE、法国是FR等;最后面的一串数字则是养鸡场的编号。

德国鸡蛋编号在DE后面一般有7位数字,前2位指代联邦州,第3至第6位指代养鸡场,第7位是具体鸡棚的编号。

有一点要注意,鸡蛋本身的编号,跟鸡蛋包装盒上的编号不一样。包装盒上印的是包装鸡蛋的工厂编号。例如,鸡蛋来自荷兰,但在德国包装,盒子上会印着DE。因此,要确切知道鸡蛋来源,只能打卡盒子,查看每个鸡蛋的“身份证”。

毒鸡蛋事件出来后,德国农业部长施密特呼吁,受牵连的国家之间要更好地合作。他称这次“毒鸡蛋”事件是“犯罪行为”,必须“惩罚”涉案者,以及“废除”背后那一套“勾当”。

他批评,比利时公布消息太晚,这不符合欧盟的快速警报系统(Schnellwarnsystems RASFF),是“让人无法接受”。RASFF系统是欧盟成员国之间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

另外,德国也有一个自己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在官方网www.lebensmittelwarnung.de上,各联邦州或者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部(BVL)会在该网站发布警告消息,例如在市场上或网络上出售的某食品出现什么问题,某食品公司要召回产品等等。

法国严控食品质量

到8月14日止,根据官方统计,已经有14家法国蛋制品企业上了受污染名单。对受污染产品正在进行召回和销毁。

法国对于食品安全的控制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从田间、牧场到餐桌,所有食品的来源信息都可以追溯。每个产品从产地、品种,到成分、日期和生态状况都有详细“身份证”记录。接下来,产品的加工、运输、储存等受到严密的检查和追踪,内容包括微生物特征、储存条件、病毒残存和新鲜度等。

法国食品安全总局简称DGAL,成立于2008年6月,隶属于法国农渔业部,主旨在于全方位监管食品安全,以预防危机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件进行紧急处理并展开有效控制。

在高度监控的压力下,生产企业会在出现不合格产品时,自行从市场撤下产品并且通过公告的方式通知消费者,而食品安全总局下属的监控站会责成企业汇总有关数据,汇报产品召回的效果。当总局发现有食品问题出现时,会立即开启应急机制并展开退出程序或召回程序。如果在产品分析时发现违法添加的有害物质,总局会立即派动植物检疫调查特勤大队介入并启动调查程序。法国对食品安全的强烈关注和严格要求可见一斑。

荷兰蛋农损失惨重

8月5日,荷兰食品监管机构NVWA向消费者承诺荷兰超市货架上供应的保证都是“干净的鸡蛋”。NVWA一向以严格著称,同时荷兰还就此事与比利时展开刑事调查,在10日的联合突击搜查中,从一家荷兰企业逮捕了两名嫌疑人。

荷兰有4000个超市被迫撤走了货架上所有的鸡蛋,并予以销毁,造成营业额损失数百万欧元。

荷兰家禽联盟NVP指出,家禽业是无法赔偿这个损失的,因为荷兰蛋农要承当的这个损失高达至少150万欧元。

丹麦餐厅成灾区

丹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丹麦每个月从受毒蛋影响的欧洲国家进口约几百吨的蛋类产品。

8月10日,丹麦食品管理局发布公告,20吨毒蛋在丹麦被售出。一家名为丹麦蛋商品公司(Danæg Products)从一家比利时的供应商处进口了共20吨去壳的熟鸡蛋。这些毒蛋主要被销售到餐厅、大厨房、咖啡厅和餐饮食品公司。食品管理局表示“非大量”的毒蛋被销售到了丹麦的零售商店。

8月11日,丹麦食品管理局再次传出消息,又有2吨毒蛋被发现由一家名为北欧蛋(Nordic Egg)的公司进口到丹麦。管理局官员表示,丹麦毒鸡蛋事件的调查才刚刚开始。

丹麦的养鸡户克劳(Claus Kragh)认为,对民众来说,最安全的就是购买丹麦生产的鸡蛋,他说:“那里(荷兰和比利时)使用的杀虫剂(氟虫腈)在丹麦是非法的,没有丹麦养鸡户使用。”

丹麦蛋商品公司总裁拉森(Jørgen Nyberg Larsen)对毒蛋行为表示愤慨,因为这让蛋类行业声誉受到影响。他同时指出丹麦有约15%的蛋制品依赖进口,主要用于制作蛋糕、冰激凌、面条等。

瑞典本地鸡蛋未中招

八月初,瑞典发现产于荷兰的有毒鸡蛋通过哥德堡的一家批发商被销售到13家餐馆或零售商。它们分别位于哥德堡、空艾尔芙(Kungälv)和阿零索斯(Alingsås)。此批发商的一批货被截住了,但七月中旬进口的鸡蛋已被卖出。

食品管理局是从欧盟委员会得到此信息的。有毒鸡蛋来自荷兰,所以瑞典本地产鸡蛋没有问题。

食品管理局认为公众不必因为吃到有毒鸡蛋而担忧。虽然有毒鸡蛋含fipronil过高,但以瑞典居民的饮食习惯,它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而且官方的衡量标准也适用于儿童和孕妇,所以有一定保险余地。

欧洲食品丑闻回顾

  • 2010年底在德国大面积发现含有二恶英的鸡蛋和肉类,当时封锁了全国1000多家养殖场,关闭了近5000家农场,屠宰了8000只蛋鸡,并封存了45万枚鸡蛋。当时所查到的污染源是饲料生产商使用了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用混合脂肪酸。
  • 2011年5月,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的蔬菜在欧洲蔓延,德国、瑞典和丹麦等国均出现感染者或疑似病例。黄瓜、西红柿、莴苣、沙拉等蔬菜纷纷“中枪”,当时德国食品部还建议民众暂时不要吃黄瓜、菜叶沙拉等。后来发现一种豆芽菜才是致命大肠杆菌疫情的元凶。据统计,该事件当时造成多人死于受污染黄瓜导致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上百人受害。
  • 2012年9月,柏林及德国东部地区大约一万多名小学生在学校食堂用餐后发生食物中毒,出现急性肠胃炎症状,如腹泻等。后来发现“罪魁祸首”是从中国进口的冰冻草莓,这些毒草莓含有诺如病毒(Norovirus)。毒草莓事件爆发后,德国当局回收了所有可能有问题的冷冻草莓。该批草莓的食品供应商Sodexo还给每个受害的孩子发放50欧元代购券作为补偿。
  • 2013年,英国发生“马肉丑闻”,随后事件席卷欧洲。食品生产商以便宜的马肉假冒牛肉,在汉堡、千层面等食品中都检测出马肉成分。德国100多家企业都曾经向涉嫌“以马充牛”的食品销售商进货。这些马肉虽然不会损害人体健康,但属于欺诈消费者,也违反了食品及饲料法。

大纪元欧洲记者站报导

责任编辑:周仁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